R

recommended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专题特色    教育治理能力    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家庭和社区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家庭和社区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创建时间:2019-09-16 12:41
浏览量:0

2010年03月12日

 

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家庭和社区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调查报告

                             第二课题组

根据我们亭林中学“十一五”课题《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研究》实验方案的实施意见,挂靠在本课题名下的子课题之二的研究小组。按照总课题的研究计划和步骤,第二子课题的全体研究成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加强学习,以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的形式就《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家庭和社区因素》展开了调查。我们小组全体成员为了弄清楚课题中涉及的问题(即学校德育实效性)和因素(家庭和社区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上确定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口头交谈法,由本小组四位研究人员直接走访学生家庭和学生居住教多的社区,与他们中的主要家庭人员和社区负责人进行直面交谈。从真正意义上的老百姓口中了解他们就家庭和社区诸因素对学校德育实效性工作的影响、看法,二是书面问卷,由本小组另外多名研究人员根据研究内容和要求(即家庭和社区因素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影响)设计的试题。如:家庭经济状况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家庭人员结构对学校德育有无影响? 家庭主要人员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家庭的地理环境(即周边环境)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社区的文化氛围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社区的生态环境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社区居住的成员结构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社区的各种公共设施对学校实效性有无影响? 社区中的娱乐服务网点(如网吧、迪吧、夜总会等)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社区中的各种各类消费品对学校德育实效性有无影响? 等等问题。分发给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学生,让学生带给自己的父母亲做,从走访调查了仅仅30位不同层次的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和试题调测了200多名学生家长,结果几乎相同;都认为,家庭经济,家庭人员构成、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变故(主要人员离去),社区生态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各种消费品、娱乐服务网点(网吧等),社区各种文化打造等等因素对学校德育实效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对30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社区人员和家长进行了调查,他们对社区中的网吧和家庭离婚或家庭主要人员死亡、社会中臭类现象反应强烈,他们认为一旦发生以上问题,要做好工作,收到效率是很难的。

我们的调查结果已表明,家庭和社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两个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利的因素转变为有利的因素,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我们知道,经济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基础,特别是当代社会,经济更能突现出其强大功能,当代社会中的青少年学生也受经济的制抑。贫穷家庭的孩子,居住条件、生活条件、适当的医疗照顾都得不到基本保障,读书机会也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中,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心理品质显然受到影响,这无疑加大了教育的难度。生存是他们生命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家庭人员结构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环境是生命生活的第一道关口,日常孩子与父母相居或孩子与祖父母相居或三代人一起相居,其成长的结果不同。特别是家庭出现变故,如父母离异或父母中因意外病故、身亡,沦为单亲孩子,其教育存在缺损,甚至长期处在无大人关注、照顾之中,这种活生生的事实让幼少的孩子受到心灵重创,这显然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难弥补的创伤。即使外界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收效甚微。家长职业与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固定影响也是很大,家长重视的职业是“白领”,普遍被人尊重和敬慕,而家长轻视的职业是“蓝领族”,则常被人“小视”。最近上海生活频道播了一条讯闻,原来当工人的人仅为1%左右,被调查到的人,都说工作苦、工作时间长、待遇低、在社会不被人“看好”。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但不体谅家长,反而把养育自己的父母作为“没有本事的人”看待。社会心态导致孩子的态度变化,再说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民主型的占多,而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则放任型的、溺爱型或专制型的态度居多。特别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型的家庭,与孩子无感情交流,只让祖辈来教养,即管吃、管住、管用、管上学,又无法入心教养,孩子的任性日益显露。

社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家庭,甚至超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几倍甚至上数倍,如“5+2=0”的现象,“校内教育老半天,不如校外一支烟”的说法,就是最深刻最直接的写照。社区的生态环境、娱乐服务网点让学生眼睛不停地打转,一双脚不停地盲动。手眼长时间地盯在长方块上,什么ABC?什么XYZ?什么O2、CO2?等等都无心过极。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的天生好奇心、意志力的特点在起作用,加上是非观念的淡薄、自免力的的薄弱,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知所闻,当你问他在干什么?是对是错都不知道,行为不清,道德沦陷,甚至颠倒黑白,还自以为聪明、能干、大胆、勇敢,让人揪心,瞠目结舌,无以论对。

对于上述情况的存在,有的是客观的,有的是主观。虽然我们都知道其原因,但我们有无法去障述或控制,我们只能呼吁社会各界层和家长,如何拉起手来,筑起防患之墙,保一方净土,还给为成年人的天地。我们总觉得,在源头做好一些防患措施,学校的德育实效性也一定有所提高和改观。我们呼吁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来关心下一代的事,相信他们的成长一定会起到重大的作用的。

                                           周永其 执笔

                                              200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