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recommended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专题特色    教育治理能力    传统美德教育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传统美德教育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创建时间:2019-09-16 12:41
浏览量:0

2010年03月12日

 

传统美德教育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第四子课题组 赵卫元

《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所著的一篇家教名作,只五百余字,精辟地阐释了修身和治家之道,成为近代家庭教育的必读范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名言更是妇孺皆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然而,在新形势下,面对90后出生的一代,原来的经典已失去了昔日的效用,竟成为“老土”、“过时”、甚或是“陈词滥调”。相信许多老师在教育实践中都曾遇到过此种尴尬。面对这种窘境,教育者应该怎么办呢?指责学生?哀叹时世?抑或束手无策,听之任之?

最近,学校布置了一项课题研究任务,内容是有关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的。本人承担了一篇有关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的研究文章。说来惭愧,虽然自己有长达二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虽然对90后的一代的教育也曾关注过、思考过,但还是颇费思量,实在担心写不出,更担心写不好。在左右为难之际,灵机一动,搞了一次问卷调查,顿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随之迎刃而解了。虽不能说一定能写好,但至少不再无话可说。况且从调查研究中,自身也获益非浅,实出意外。下面就结合问卷调查的情况及本人的认识和理解,就传统美德教育问题谈一些零碎的看法。

一、要调查研究,掌握情况。

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此“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即学生对特定事物的关注度、了解情况、认识水平及行为偏差等,“矢”即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所采取的正确的手段、方法、措施等。只有有的放矢才能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达成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设计了下列十个专题问卷调查题:

1、昆山市有哪一些以“柏庐”命名的事物?

2、“柏庐”一词与那位历史人物有关?

3、该历史人物是何时人?有何著作、名言?

(上述问题意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朱柏庐及相关事物的了解情况)

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你如何理解这句名言?

5、你还能说出哪些与上述名言包含类似意思的名句?

6、材料三则

材料一、几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餐馆里吃饭,饭菜要多了,没吃完,剩下了大约有三分之一。较真儿的德国人拨打了电话,通知了社会保障机构。不一会儿,一位穿制服的人开车来到餐馆,问明情况后,决定对中国食客给予50马克的罚款。工作人员收了罚款,非常郑重地对几位中国食客说:“以后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材料二、一位中国人到新西兰亲戚家做客,就住在新西兰的亲戚家里。饭后,客人主动进厨房洗碗。她用洗洁精将碗洗过一遍之后,放在水龙头下用清水冲洗。水流挺大,饭碗自然就洗得很干净——这是她在国内早已习惯的方法。不料,亲戚走过来,关掉水龙头,说:“不能这样洗碗,这太浪费水了。”客人不以为然:“不就是洗洗碗吗,能花多少钱?”亲戚语重心长地说:“新西兰不缺钱,但是缺水。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不能随便浪费。”                                                           

材料三、 为进一步打击浪费水的情况,香港特区政府建议,将浪费饮用水及非法取水的罚款增加4倍,以加强阻吓力。这项修例建议将于今年10月向立法会提出。

(1)请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看法

(2)你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过那些奢侈浪费现象?对此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3)你知道中国的各种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排名吗?如不知道,你愿意查一下吗?

 7、你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你查一下。

(4、5、6、7题旨在了解学生对浪费现象的真实想法、我国的资源状况、可持续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8、你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或生产劳动吗?你是否愿意?有什么体验?

9、你参加过那些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或义工活动?有何体验?

10、请你就在校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一些建议?

(8、9、10题主要了解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及体验,家庭、学校、社区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学生的看法)

本人利用了一节校本课的时间对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工作。

二、要发掘内涵,推陈出新

     就答卷及准备情况来看,学生对这次问卷调查还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比较广,绝大部分同学都对讨论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名言的理解,大多数同学表示“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要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也有同学写道“这种名言有用吗?”、“这些名言并无实际用处”、“不尊重劳动成果,破坏公物的现象,不是几句名言所能解决的”。由此看来,学生对朱氏名言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和传统的认识上,甚至对名言的实际教育作用表示怀疑、否定。这就需要老师对朱氏名言的内涵作进一步的发掘和演绎,推陈出新,并与民情、社情、国情教育相结合:由“一粥一饭”“半丝半缕”而物质财富,由物质财富而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由资源环境意识而可持续发展;由个人家庭而集体、国家,由身边的小事而国家的大事,由班级、学校而社会、国家,不断丰富其内涵,以提高学生的认识,突出其现实意义。

三、更要注重实践,加深体验

“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教师对传统美德内涵的发掘和演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把学生的理解、认识化作具体自觉的行动,光靠“说教”是不行的。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亲身的体验,才能不断地深化认识,使实践更具自觉性。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发出的种种疑问和困惑,正是长期空洞说教而缺乏实践和体验的结果。这一点,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比如,学生在回答有关家务劳动问题时,大多为“偶尔洗碗、拖地板、扫地”,体验是“很累”、“很辛苦”、“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等。至于学校、社区组织的实践或义工活动,则“除了学校大扫除外”别无所有。最后提建议时,无一例外地要求“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

     事实上,正是劳动和社会实践机会的缺失,使学生的认识悬浮在“理性”阶段,无法回归感性的体验,而化作自觉的行动,最终造成了认识上局限性、表面化和行为上的偏差。相信只有艰辛劳作的农夫才能发出“粒粒皆辛苦”之慨,同样,只有亲身实践者才能真正体会“半丝半缕”之艰辛,不事稼穑者只能作无病之呻吟,或人云亦云。由此可见,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必然的要求。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家庭、社区的长期缺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无法突破空洞无物的说教的误区,以致于学生的行为偏差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出现了“道理我都懂,就是没行动”的现象,大大削弱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用,置教育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新的思维努力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定位准确,分工合理,合作密切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2008年5月昆山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