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级课题《顾炎武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二
子课题2: |
炎武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之研究 终 期 报 告 |
昆山市亭林中学 冯雪弟 胡剑平 |
一、问题的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至理名言,三百多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前赴后继;这一至理名言,是顾炎武先生一生的浓缩。作为炎武故乡的育人园地——昆山市亭林中学,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挖掘顾炎武的教育资源,用顾炎武崇高的人格力量来激励每一位师生;如何用炎武的爱国精神开拓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营造全新的良好的育人环境便是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首要任务。
顾炎武不仅是有伟大成就的学者,一生著作多达四十多种共计四百余卷,更是一位有骨气的坚强的爱国主义者;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和爱国主义思想,他的“行已有耻”的道德观,他的“鉴往训今”的治理观,他的“博学于文”的治学观,他的“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他的崇高创新的独特见解等等都是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深刻挖掘的资源。
二、课题的界定
校园文化是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相应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以教育和被教育者为主体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校园特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可以是有形的,如校舍、操场、绿化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校风、教风、学风等。有形的是育人的必要条件,而无形的则是育人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一经变成现实的行动——勤学、乐教、教学相长,那必然会引起学校面貌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因此,我们把亭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为:以“爱国、勤学、律己”为核心,以名人(像)名言为主线,软件建设、硬件建设相结合,既体现时代特色,又融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亭林中学教育步入新的发展空间。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生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爱校如家,树立“振兴亭中、匹夫有责”的崇高理想,形成“博学于文,多见而识”及“学而不厌、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质疑、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的科学勇气,自信、自强、自立而又虚心求学的科学作风,执著追求、敢于超越、勤于实践、不断探索、善于合作和大胆创新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上结合校本课程及炎武教育资源,要有所创新,在模式上力求新的突破。“鉴往训今”努力造就一支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科研能力,富有科学精神的教师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
几年内力争把我校办成以“炎武教育思想”为办学特色的内涵丰富的强校,使学校在内涵、特色、理念、氛围上充满着“炎武教育”精髓,把“炎武教育资源”整合到我们教育、教学及科研的多个层面,使我们的教学多一种成功的选择,从而使学生的素质结构不断优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立足素质教育 营造育人环境
——亭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掠影(冯雪弟、胡剑平)
2.“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点滴思考 (沙夕岗)
3.如何整合“炎武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观 (贺志强)
4.解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来自美术教学学生探究性活动报告
(陈惠元、冯 燕、冯雪菊)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操作措施
1.重视校园景点的布置——人本化
学校环境建设的一大亮点是,围绕“亭林”做文章。我们挖掘顾炎武这一伟人教育思想之精髓,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如弘志园内有顾炎武高大塑像,“名人名言”走廊和字碑;综合楼通道处主要介绍顾炎武生平、主要著作及治学、教育思想等;教室走廊主要布置顾炎武名言及爱国、博学等方面事迹;会议室正前方一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长卷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从前,感触那一幕一幕;学校的校标是“TL”的变形组合,一方面标志着亭林中学,另一方面象征着亭中师生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精神风貌;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爱国楼、勤学楼、天责楼、日知楼;读书亭命名为:忧铭亭,上刻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至理名言……。这些极具个性的渗透炎武精神的校园文化景点的布置,让师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炎武精神的激励和校园文化的熏陶。
2.重视校本教材的编著——课程化
首先,学校收集了大量关于顾炎武生平事迹材料,及他著作中关于“治学”及“教育”等方面重要内容。同时邀请了市“顾炎武研究学会”及镇文化站有关专家进行研讨指点,编著了《顾炎武》校本教材。
其次,学校利用晨会、思品、班队活动等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校本教材,谈心得、写体会、举行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精神上、文化上、境界上的渗透,让“炎武思想”铭记在学生心里。在研究性活动中,高中教师沙夕岗、贺志强一方面针对高中学生关心、感兴趣问题设立几个小课题,介绍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定期让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使学生们更了解顾炎武的“治学”精神及如何使自己“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有利于国计民生”。
3.引导师生接受“炎武”文化整合——鉴往训今
(1)突出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加强“三风”建设。学校以“爱国、勤学、律己”为校风,提出了“师德求正、治教求严、教学求优”的师风和“明理、求知、创新、爱国”的学风建设。同时还要求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脚跟、二年教有特色、三年能出成绩”,学校每年考核逐步递进。
(2)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原则,加强学校团队的建设。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集体协作精神,通过校园文化这个“大集体”来熏陶每一位师生、感化每一位心灵。学校通过多个层面引导师生接受“炎武”文化整合,提倡在整合过程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接纳;使师生“教”与“学”能有机结合“炎武”文化资源,使我校“炎武”特色建设不断拓展延伸。
六、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校园特色建设初具雏形
学校十分重视以名人为依托,以炎武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园环境布置,从“弘志园”到“忧铭亭”、从“日知楼”到“天责楼”、从“名人名言廊”到“炎武餐厅”让你无不感受到一代伟人光辉形象,顾炎武不仅属于亭林中学的,而且属于昆山、苏州、江苏、中国乃至世界的。
2.校园环境育人初尝甜头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深深烙在亭中每一位师生心田。顾炎武的高风亮节,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学者风范与天地同在,和日月同辉,已感染了每一位学子。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通过对新生顾炎武生平事迹介绍及《我爱亭中》征文大赛等活动,在新生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建设等方面已初尝甜头,通过“顾炎武教育思想”资源开发、整合、利用,在我校师生中已达成一个共识:“亭中兴、我也兴”。